樂舞生

樂舞生
(樂舞生, 乐舞生) 執事稱謂。 明代設置在雅樂中專門從事歌舞及樂器演奏人員的稱謂。 樂舞生最初隸屬太常寺直接管轄, 1378年明皇在太常寺設神樂觀後, 由神樂觀轄。 樂舞生的主要作用是, 在皇帝每年舉行的祭奠中, 作歌舞之用。 樂舞生亦稱樂生、 舞生。 最初全部由道童充任, 以後逐漸分開, 樂生仍用道童, 舞生改用軍民俊秀弟子。 據《明史》記載: 〝太祖(朱元璋)初克金陵, 即立典樂官。 其明年置雅樂, 以供郊社之祭奠。 元年(1368)命自今朝賀不用女樂, 先是命選道童充樂舞生, 至是始集。 太祖御戟門, 召學士朱升、 范權引舞樂生入見, 閱試之。 太祖親擊石磬, 命升辨五音, 升不能審, 以宮音為徵音。 太祖哂其誤, 命樂生登歌, 一曲而罷。 是年置太常司其屬, 有協律郎等官。 元未, 有冷謙者知音善鼓瑟, 以黃冠隱吳山, 召為協律郎。 命協樂章聲譜, 俾樂石習之。 取石靈壁以製磬, 採桐梓湖州以製琴瑟。 乃考證四廟雅樂, 命謙校定音律及編鐘磬等器, 遂定樂舞之制。 樂生仍用道童, 舞生改用軍民俊秀弟子……洪武元年定樂工六十二人: 編鐘編磬各十六, 琴十, 瑟四, 搏拊四, 祝敔各一, 壎四, 箎四, 簫八, 笙八, 笛八, 應鼓一﹔歌工十二﹔協律郎一人, 執麾以引之。 七年復增籥四, 鳳笙四, 壎用六, 搏拊用二, 共七二人﹔舞則武舞生六十二人﹔引舞二人, 各執乾戚﹔文舞生六十二人﹔引舞二人, 各執羽籥﹔舞師二人, 執節以引之。 共一百三十人〞。 樂舞生總計二百一十五人。 參閱《明史》卷六十一。
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о сделать НИР?

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ой на выделенное

Прямая ссылка:
Нажмите правой клавишей мыши и выберите «Копировать ссылку»